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之间的通信,从而使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蓝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和短包技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 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其数据速率为1Mbps。
蓝牙技术最初由爱立信创制。“蓝牙”这名称来自10世纪的丹麦国王哈拉尔德(Harald Gormsson)的外号。出身海盗家庭的哈拉尔德统一了北欧四分五裂的国家,成为维京王国的国王。由于他喜欢吃蓝莓,牙齿常常被染成蓝色,而获得“蓝牙”的绰号,当时蓝莓因为颜色怪异的缘故被认为是不适合食用的东西,因此这位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国王也成为创新与勇于尝试的象征。1998年,爱立信公司希望无线通信技术能统一标准而取名“蓝牙”。
,其主要改进包括:匿名方式:屏蔽设备的硬件地址(BD_ADDR),保护用户免受身分嗅探攻击和跟踪。
核心是“Generic Alternate MAC/PHY”(AMP),这是一种全新的交替射频技术,允许蓝牙协议栈针对任一任务动态地选择正确射频。传输速率更高,功耗更低。
、成本低、3毫秒低延迟、超长有效连接距离、AES-128加密等;通常用在蓝牙耳机、蓝牙音箱等设备上。
蓝牙是一种短距无线通信的技术规范,它最初的目标是取代现有的掌上电脑、移动电话等各种数字设备上的有线电缆连接。在制定蓝牙规范之初,就建立了统一全球的目标,向全球公开发布,、科学和医学(Industrial,ScientificandMedical,ISM)频段。从目前的应用来看,由于蓝牙体积小、功率低,其应用已不局限于计算机外设,几乎可以被集成到任何数字设备之中,特别是那些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不高的移动设备和便携设备。
蓝牙采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支持异步数据信道、三路语音信道以及异步数据与同步语音同时传输的信道。
主设备是组网连接主动发起连接请求的蓝牙设备,几个蓝牙设备连接成一个皮网()时,其中只有一个主设备,其余的均为从设备。
蓝牙采用了跳频(FrequencyHopping)方式来扩展频谱,抵抗来自这些设备的干扰。
蓝牙设备在通信连(Connection)状态下,有四种工作模式:激活(Active)模式,呼吸(Sniff)模式保持(Hold)模式,休眠(Park)模式,Active模式是正常的工作状态,另外三种模式是为了节能所规定的低功耗模式。
蓝牙技术通信距离为10m,可根据需要扩展至100m,以满足不同设备的需要。
天线发射功率符合 FCC 关于 ISM 波段的要求。-发射功率:100mW
蓝牙规范是为个人区域内的无线通信制定的协议,它包括两部分: 核心(Core)部分和协议子集(Profile)部分。协议栈仍采用分层结构,分别完成数据流的过滤和传输,跳频和数据帧传输,连接的建立和释放,链路的控制,数据的拆装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