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界还在讨论苹果下一代 Vision Air 传闻,或者是不断涌现的 AI 眼镜时,INAIR 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用一款更「落地」的产品,借助 AI + AR 的力量,把空间计算真正拉到日常办公中。
5 月 15 日,INAIR 正式发布新一代「AI 空间计算机」—— INAIR 2 Elite Suite 全能套装,由三部分组成的完整系统:INAIR Glass 、AI 驱动的 INAIR Pod 主机、以及专为空间交互设计的 INAIR Touchboard 交互键盘,再加上一个能把它们整合的收纳包,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便携式 AI 空间计算平台。
与此同时,INAIR 也带来一次认知上的跳跃:AI 不只是眼镜上的一个语音助手,更是可以成为系统级的工作伙伴;空间计算也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可以随身带走、随时展开的多屏生产力场景。
当然,这也得益于 INAIR 继续坚持轻量化 AR 眼镜的路线,但又保留了真 AR 眼镜的完整空间体验。另一方面,在自研 INAIR OS 和 Touchboard 交互键盘的基础上,INAIR 对于 AI 以及跨生态体验的重视,也是离不开的一方面。
而哪怕对空间计算不甚了解的普通用户,也能从「135 英寸虚拟大屏」「一秒变六屏办公」「AI 翻译实时伴读」等关键词中感受到产品的野心与不同。不过真正让人好奇的,是这样一套设备,是否真能替代你我的笔记本电脑。
很多人初见 INAIR AI 空间计算机,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不就是把眼镜、主机和键盘凑在一起吗?但真正尝试过用 AR 眼镜进行空间办公的人,在体验过后可能就会意识到这不是简单地拼装,还是形态和体验上的进步。
这一套设备包括四个核心组件:INAIR Glass、INAIR Pod、INAIR Touchboard,以及整合收纳它们的可充电「外部舱」。它不像传统电脑那样是一个一体化形态,而是一种更贴近移动使用场景、更强调角色分工与系统协同的产品组合。
首先是 Glass 眼镜。作为用户最直观的入口,INAIR Glass 的意义远不止「能看」。这副重量不到 80 克的眼镜,采用了索尼 Micro-OLED 屏幕,分辨率高达 3840×1080,PPD 高达 49,实际上头来看,成像清晰锐利,并且还有 120Hz 刷新率带来的流畅。
简言之,这是一块视觉体验接近 135 英寸的虚拟大屏,而且是可调窗口、支持多任务的「空间屏幕」。用户可以在空间中同时打开 6 个虚拟屏幕,随意切换、摆放、调节位置,就像真的在「操作空间」。
更关键的是,INAIR 在视觉之外下了不少功夫——电致变色的镜片能一键切换私密模式,消光镜设计也确保佩戴者看得清、旁人看不到,再配合逆声场技术,在开放办公场所依然能做到声音和内容的双重隐私保护。
其次是 Pod 主机。和很多 AR 眼镜一样,INAIR 也有自己的计算主机—— INAIR Pod,搭载高通骁龙 8 核处理器、8GB 内存与 128GB 存储,内置自研空间操作系统 INAIR OS 和 5000 mAh 大电池。此外,INAIR Pod 不仅适配了所有 Android 应用,还能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 Windows 以及 Mac 电脑,甚至可以远程控制。
INAIR 还表示,他们深度整合了国内主流大模型如豆包、文心以及 DeepSeek 等,在 INAIR Intelligence 的框架下实现了强大的上下文和空间理解,AI 助手可以「看到」用户所看到的内容。
作为 INAIR 专为空间交互设计的键盘,INAIR Touchboard 不仅是系统的「输入层」,同时也承担着手势和触控的桥梁作用。相比传统蓝牙键盘,Touchboard 可以进行空间手势交互,支持定制化 UI 控件。这一点在使用体验上带来的改变非常明显,好用了太多。
现在来看,INAIR 专门设计的 Touchboard 键盘,使得整个空间计算的办公体验变得高效可用,甚至可以说有了质的改变。
最后是便于收纳和携带的「外部舱」。这可以说是最被低估的一部分——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收纳盒,而是连接与能量的中枢。一方面,它能为 Glass、Pod 和 Touchboard 同时充电;另一方面,它让整个系统第一次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被携带和启动,就像拿起笔记本电脑那样一键开启,而不是分别点亮设备、配对连接。
正是这种从视觉、计算、输入到收纳的四位一体协同设计,让 INAIR AI 空间计算机不仅是「能用」,更是「可以一直用」,把抽象的空间概念,第一次变成了能被普通用户理解、使用、收纳、携带的真实产品形态。
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 134 英寸大屏、六个可自由摆放的虚拟窗口、一个不会被邻座窥屏的办公环境——当这些不再只是发布会上的「场景动画」,而是能在高铁、咖啡厅甚至旅途中真正启动的功能形态,或许才能真正撬动消费者对于空间计算的认知。
从现场的上手体验来看,INAIR 2 Elite Suite 全能套装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笔记本电脑,甚至在多屏、隐私等方面明显更有优势。也包括 3D 空间内容带来的更强展现力,尤其是在支持 2D 照片乃至视频转 3D 后,这种优势恐怕会随着技术和生态的迭代,3D 内容将在不久后经历爆发式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INAIR 的 AI 空间计算机也打破了过去 AR 眼镜「仅限娱乐场景」的固定思维,真正意识到办公需求之于空间计算的关键意义。并且从最终的结果来看,INAIR 的产品团队也确定在深入办公体验的每一环,并做出了回应。
当然,它仍然不是完美的答案。这样的空间计算体验依然对用户的接受门槛存在要求——比如初次佩戴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适应期,比如空间交互习惯的重新学习,比如从「实体屏」切换到「虚拟屏」的心理过渡。
其次,它仍是一套多部件的系统,尽管外部舱带来了极大整合度,但在真正碎片化的生活场景中,如何让三件套协同得更「自然」、更「傻瓜」,依然是 INAIR 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还有定价,INAIR 在发布会上宣布 INAIR 2 Elite Suite 全能套装将于 618 在京东平台抢先开售,但售价来到了 6999 元。这个价格,与不少中高端笔记本相近,但要真正说服消费者 AI 空间计算机能够替代笔记本电脑,还有不少的挑战要解决。
但即便如此,INAIR 也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落地、可扩展的空间计算原型。相比那些仍停留在实验室或开发者版本阶段的「空间计算机」,INAIR 选择了不靠噱头、也不靠概念堆砌,而是真正把「空间 + AI + 移动办公」这件事,变成了一个普通用户有可能理解、上手甚至依赖的产品形态。
未来,这样的空间计算机会取代笔记本吗?或许不会马上。但至少我们看到,在屏幕尺寸瓶颈、AI 体验冗余化的当下,依然有公司试图打破传统计算设备的边界,去重新定义「人在空间中的数字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尊重的前行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大连工业大学隐私视频泄露女生已轻生?大连公安:网传“死亡证明书”系伪造
iReader Neo 3 口袋阅读器发布:Carta 1300 墨水屏,999 元起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死亡搁浅 2》即将更新中文配音 / Steam 喜加一:《终极僵尸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