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德赛西威(002920)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2025年上半年,全球汽车市场呈现“东升西缓”的分化格局。根据乘联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达到4632万辆,同比增长5%,其中美国销量833万台,同比增长2%;德国销量155万辆,同比减少6%;印度销量267万辆,同比增长1%;日本销量234万辆,同比增长1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汽车产销量首次半年度双超1500万辆。从细分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为927万辆,同比增长25%。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彰显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全球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智能化、网联化作为核心驱动力,其技术迭代与生态融合的需求将更为迫切,市场空间持续扩大,为相关科技企业带来广阔机遇。伴随智能化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产业对技术应用的规范性与安全性要求必然同步跃升,对智能驾驶系统等关键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及安全保障机制将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汽车智能化产业链需更加重视技术研发和体系化优化,全面提升智能化产品的可靠性,为即将到来的智能化普及做好充分准备。
站在全球视角,尽管逆全球化贸易环境加剧、区域差异化突出,但以技术进步推动的智能化全球普及趋势不可逆转,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依然坚定向前。为引领未来发展,公司积极洞察产业环境和国际环境新变化,在报告期内全面更新了发展战略,提出新使命——“创领安全、愉悦和绿色的出行生活”、新愿景——“智慧出行,全球共享”、新价值主张——“开放、全栈、快速实现”。基于此,公司不断提升车规级体系能力,核心产品线在软件及硬件领域均达到国际领先的安全等级认证,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以开放、多样的产业合作促进新技术快速商业化落地,成功助力小米汽车、理想汽车、奇瑞汽车等客户完成重要智能化车型的首发。同时,公司勇为人先,全维度积极践行国际化战略,搭建国际化运营体系,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助力汽车智能化技术加速在国际市场实现商业化应用。
公司深度聚焦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网联服务三大领域的全栈融合,并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在AI智能化时代,高智商、高情商的智慧出行方案加速迈向大规模商业化。实现最佳的全场景智慧出行体验,关键在于具备打通“人、车、场景”的复杂方案全栈能力。然而,行业当前普遍面临用户需求模糊、产业协同复杂、融合创新成本高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并抓住时代机遇,在新的战略牵引下,公司推出“一套架构+三大业务+三个承诺”。“一套架构”指覆盖车路云一体化架构,“三大业务”代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全新产品技术升级,“三个承诺”即科技承诺持续投入“全域”技术储备,生态承诺多模式“全链”覆盖,人文承诺将打造“全时”智慧出行体验。
公司作为国际领先的移动出行科技公司,秉持“与客户共创生态”理念深化产业角色。公司充分发挥Tier1供应商的创新引领作用,通过构建新型产业协同关系实现战略互补与资源优化配置,携手合作伙伴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解决方案,推动汽车智能化转型及全球协同发展。凭借技术创新、质量管控与服务响应的卓越表现,公司屡获行业认可。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凭借大算力辅助驾驶域控制器斩获第六届盖世汽车金辑奖“中国汽车新供应链百强奖”,在国际影响力上,公司连续五年(2025年)入选“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并跃居至第58位,较2024年提升16位。公司在智能座舱和智驾芯片落地应用领域具备丰富的研发及量产经验,拥有跨域产品矩阵、安全可靠平台和全栈协同能力,通过产业合作灵活分工模式赋能全链出行生态,智能座舱以及智能驾驶产品连续多年领跑市场,为产业发展创造安全可靠的价值增量。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44亿元,同比增长25.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3亿元,同比增长45.82%;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超过180亿元,持续夯实增长根基。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座舱业务凭借产品组合多元化、市场延伸策略持续拓展新客户、新市场,保持业务持续增长。2025年1-6月,公司智能座舱业务销售额达到94.59亿元,同比增长18.76%。公司第四代智能座舱已在理想汽车、小米汽车、吉利汽车等客户规模化量产,并持续获得广汽乘用车、吉利汽车、广汽埃安等客户新项目订单。在第三代轻量级座舱域控平台、第四代高性能座舱域控平台规模化量产下,公司推出第四代旗舰级智能座舱域控产品,该产品在兼顾性能的同时,通过精益设计、简化的线束、高度集成等特点使域控平台的成本更具优势,将加速座舱域控向全层级车型渗透,目前已在奇瑞汽车配套量产,并持续开拓与获取国内外领先车企新项目订单。站在‘软件定义汽车’和‘AI定义汽车’的新拐点,公司推出第五代智能座舱平台,作为旗舰级平台,第五代智能座舱面向AI时代出行需求,将重新定义智能座舱性能基准,为出行体验开创全新维度,驱动汽车智能化加速迈向AI时代,目前已获得理想汽车新项目订单,并获得多家全球顶级主机厂的高度关注。
公司信息娱乐系统、显示系统、液晶仪表等已在国内取得领先地位的智能座舱业务产品持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在海内外市场不断突破重点和白点客户,目前,已获得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小米汽车、长城汽车、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上汽大众、VW、HONDA、VOLVO、TOYOTA、MERCEDES-BENZ等客户新项目订单。公司自研的HUD抬头显示技术也备受行业瞩目,报告期内,公司HUD首个量产项目下线,标志着公司在智能驾驶视觉领域又取得一重大突破,目前,已获得上海通用汽车、广汽乘用车、东风日产等客户新项目订单。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驾驶业务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公司智能驾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47亿元,同比增长55.49%。随着辅助驾驶技术的快速普及,城市NOA等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加速商业化落地,将进一步推动公司辅助驾驶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在辅助驾驶域控制器领域,公司继续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持续巩固行业领军地位,产品矩阵不断优化升级,全面覆盖多样化市场需求,从轻量级到高性能,以及舱驾融合产品等,全面覆盖不同级别车型技术需求。公司多款旗舰级辅助驾驶域控制器已成功实现规模化量产,为小米汽车、理想汽车、长城汽车、小鹏汽车、广汽丰田、吉利汽车、广汽埃安等多家知名车企提供配套支持,在持续获得客户的认可下,报告期内公司已获取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广汽埃安、东风乘用车等客户新项目订单。公司拥有多款轻量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适配中低至中高价位区间车型这一最大的细分市场,已获得广汽丰田、奇瑞汽车、TOYOTA等主流客户的新项目定点,将向更多客户进行推广。智能驾驶传感器方面,公司拥有多款摄像头、雷达、智能天线产品,能满足不同车企在不同辅助驾驶等级、不同车型定位及不同成本考量下的多样化需求。报告期内,已获得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上汽大众、RENAULT、HONDA、东风日产等海内外领先车企新项目订单。
2025年4月,公司发布全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覆盖高端性能到普惠应用多元场景需求。该解决方案的“三大核心”,即硬件集成、系统融合与核心算法。硬件集成上通过单颗芯片实现座舱与辅助驾驶功能一体化集成,基于成熟的模块化电路设计和标准化接口,显著提升开发效率与系统稳定性;系统融合可在同一硬件平台并行部署辅助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系统,实现“一芯双系统”高效协同与资源复用;核心算法多平台广泛支持,灵活调度确保算力高效利用,模块化部署支持快速移植,通过底层算力优化与顶层算法协同,可实现强辅助驾驶、舱驾平衡、强座舱等灵活配置。同时,公司采用“同套硬件、两套算法”的灵活模式,针对不同国家地区法规及功能要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有效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公司致力于成为整车厂商构建智能网联生态与数字化运营能力的关键赋能者,通过创新的软件解决方案与大数据应用,助力客户提升用户用车体验和服务价值。围绕这一目标,公司打造了全面的网联服务产品矩阵,涵盖生态软件、基础软件平台、智能进入系统、座舱生态空间(V-AIOT)等核心产品,专注于为整车厂商提供车载软件开发与数字化运营服务,助力其构建完整的智能网联生态闭环。同时开拓灵活业务合作模式,提供座舱全栈能力共创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与众多头部整车厂商的战略合作,包括理想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小米汽车、上汽通用五菱、MERCEDES-BENZ、一汽丰田等。公司产品服务范围覆盖智能网联全栈式解决方案,具体包括智能网联生态系统、基础软件平台、智能进入解决方案、智能周边产品、网络安全防护以及OTA升级等,充分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深厚的技术底蕴与卓越的创新能力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石。凭借此优势,公司成功实现了UWB(超宽带)和BLE(蓝牙低功耗)方案的规模化量产,并成为国内首家实现UWB方案落地应用的供应商。这一先发优势帮助公司赢得了理想汽车、奇瑞汽车等重要客户的定点合作。
在当前逆全球化加剧、区域差异化突出的国际背景下,公司持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全球化布局与本地化服务能力,并通过模块化设计灵活适配全球市场需求,致力于成为中国品牌主机厂全球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具备深度本地化服务能力的国际化供应链合作伙伴。为此,公司推进三大核心战略举措:
一是强化龙头优势,聚合全球生态资源,公司依托持续的业务增长和市场领导力,吸引整合全球优质产业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大生态”优势,深化与全球核心芯片厂、主机厂的战略合作。报告期内成功获得VW、TOYOTA等客户的新项目定点,并成功突破RENAULT、HONDA等白点客户。二是构建全球协同平台,前瞻性投入资源与时间,重点建设覆盖全球研发与制造、区域供应商协同、全球采购与风控、数字化运营及区域差异化本土服务能力的完善国际化供应链体系。公司已完成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新加坡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分支机构战略布局。2025年5月,公司在印尼地区开始贡献产能,强化了在东南亚地区的供应链韧性与交付能力;2025年6月,墨西哥蒙特雷工厂首个量产项目诞生,为美洲市场提供了更高效的本地化服务保障;西班牙智能工厂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量产,为欧洲地区提供智能座舱、辅助驾驶领域的系列前沿智能化产品。三是培育全球化与本地化融合的供应链网络,通过建立“强协同、共成长、共布局”机制赋能核心伙伴协同出海,并积极引入培育符合全球化布局要求的区域本土优质供应商,构建多元化、本地化的供应保障网络。面对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全球化布局,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双轮驱动,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持续巩固在全球汽车电子领域的领先地位。
公司高度重视对AI技术的战略投入,为满足AI技术对高性能算力的需求,公司计划使用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的募集资金扩建智能计算中心,为智能化产品开发及人机交互、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模型等前沿算法研究提供核心算力支撑。在AI与5G驱动的产业浪潮下,公司敏锐把握从2022年的高速NOA到2024年的城市NOA再到2025年全场景车位到车位(D2D)的技术迭代与市场下沉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辅助驾驶“标配时代”机遇,并率先突破技术瓶颈——自研舱驾一体化方案通过实车验证,在上海复杂路况中以基础配置攻克闸机通行、无保护左转及高效变道等痛点,实现高速/城市领航辅助及记忆泊车全功能覆盖。
AI技术作为研发的核心支撑,叠加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与体系化能力,助力公司高效开拓战略新领域。公司在坚定稳固核心主业根基的同时,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前瞻性地布局具有战略意义的新产品与新业务领域。通过充分利用并激活既有的成熟车规级供应链资源与技术底蕴,高效整合现有技术、生产能力和合作伙伴网络,使得公司能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切入新业务,快速在新领域形成竞争力。基于此,公司积极探索智慧交通、无人配送、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打造未来持续发展的新增长曲线.坚定可持续发展道路,全方位打造稳固根基
在全球积极迈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代浪潮下,公司始终将可持续发展视为企业成长的根基和使命。将“绿色”上升到企业使命的高度,并构建了以“安全可靠、成长共赢、绿色环保”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为了积极响应行业和客户的低碳产品标准和需求,公司已构建了成熟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同时,公司持续关注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同发展,专注在绿色环保、爱心助学和乡村振兴三大公益主题做出社会贡献。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化推进组织变革行动,通过体系优化、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提升管理效能与创新力,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平台,从组织、人才、资源等多维度着手提升国际化运营水平,构建以客户为导向、跨区域协同的全球流程体系,打造开放共享、跨领域、深度协同的合作生态。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德赛西威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